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廊坊地区5所高校的大学生婚恋观进行调查,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本研究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开放思维、价值观多元化、婚姻观念更新、自主选择权增强、坚持不婚等。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新时代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提出教育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婚恋观。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教育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新时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选取了廊坊市5所高校作为调查样本,主要对大学生恋爱和择偶观、性观念、婚姻观三方面进行调查。
三、研究结果
(一)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调查和访谈中,96.66%的大学生认同在大学期间谈恋爱;3.34%的大学生不认同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大学生对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目标不够明确,其思想也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婚恋观念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1.开放思维。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接受多元化的观念和价值观。在调查中,89.13%的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并对传统的婚姻观提出质疑。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幸福感,而不是简单地迎合社会的期望。
2.价值观多元化。在家庭价值观调查中,42.66%的大学生选择亲情,其他学生选择责任感;在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调查中,57.57%的大学生选择相互理解和支持。这些表明,新时代大学生对婚姻和家庭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观念存在差异。
3.婚姻观念更新。新时代大学生对婚姻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在调研中,89.19%的大学生追求尊重、平等的婚姻关系,极少数大学生选择以男性为经济主导的婚姻关系。他们更注重婚姻的平等和开放性,更加看重个人和家庭的和谐发展,而不仅仅是考虑传统观念中的责任和义务。
4.自主选择权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在婚恋中具有更强的自主选择权。在伴侣选择方式的调查中,7.9%的大学生选择由父母决定,92.1%的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伴侣。这说明,新时代大学生更注重个人的意愿和幸福感,更关注自身的需求和需求的匹配度。
5.不婚的意识越来愈强。受到原生家庭、个人经历、婚恋压力和网络舆论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于独身主义接受程度达到99.43%。
(二)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
1.婚恋观不清晰。调查发现,26.96%的大学生谈恋爱是受同学影响,或者为了排遣寂寞、满足生理或心理需要,而不是受情感支配。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2岁之间,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爱情和婚姻的定义较为模糊,对婚姻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明确认知,容易受到外界观念的影响而迷失方向。
2.婚恋自主极端化。第一,恋爱过程极端化,对婚恋开始和结束没有预判。调查中,31.74%的大学生谈过两次及以上恋爱,两次恋爱间隔时间达33个月左右的占47.5%。第二,不能正确处理婚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失恋后,思想和行为容易出现极端化。19.73%的大学生在失恋后有过自残行为及自杀的想法。
3.择偶标准不明确。调查分析,在择偶标准方面,86.24%的大学生认为三观、颜值、能力和责任感最重要,但13.76%的大学生存在不健康的择偶标准,例如为追求物质享受而选择家庭背景较好、经济基础雄厚的异性为伴。大学生在选择伴侣时,择偶标准不明确,既存在过于理想化的期望,又容易受到外貌、财富等表面因素的影响。
4.婚前同居和性行为随意化。调查发现,13.08%的大学生赞同“一夜情”,51.2%的大学生能接受“同性恋”,11.38%的大学生赞成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对“性解放”和“性自由”的认同感在逐步增强,性观念较为开放,不只局限于异性之间,还包括同性之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四、教育对策
为了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育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培养正确的婚恋观念,提倡平等、尊重和包容的恋爱观念。
1.强化家庭婚恋观教育理念。首先,要重视婚恋启蒙教育。家长要承担起子女婚恋、性知识的启蒙教育责任,适时、适度将婚恋教育融入其日常生活,让子女在循序渐进中接触、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其次,要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父母要教育子女自尊、自爱、自强,培养他们独立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增强内心承受能力,强化自我创造幸福的观念。
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父母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亲相爱。其次,要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正确的婚恋观,打好大学生婚恋教育的基础。
(二)加强学校教育,开设婚恋教育课程,提供婚恋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婚恋观。
1.开设婚恋指导和婚姻家庭教育课程,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向大学生传授正确的婚恋知识和交往技巧,帮助他们了解婚姻的意义和责任,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婚姻观。
2.加强人际关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有效避免盲目选择婚恋对象。
3.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从而对婚姻有更理性的认识。
(三)加强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倡导多元化的婚姻观念,减轻大学生的婚恋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婚恋美德,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引导作用。
2.优化婚恋资源,促进大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婚恋质量和幸福感。
3.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减轻他们的婚恋压力。
(本文系2023年度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 转自:廊坊日报)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